首页> 学校动态> 教研赋能促均衡,“韶优课堂”润翁源 ——省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初中化学韶关)赴翁源县送教下乡研训活动
秋意渐浓,教研情浓。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9月25日,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初中化学·韶关)送教下乡暨“韶优课堂”建设专题研训活动在翁源县尚同中学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汇聚了翁源县全体初中化学教师及项目组专家,以课例研讨、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共同探索初中化学“韶优课堂”新样态,为县域化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精彩课例展示:《氧气》教学新探
上午,活动在尚同中学准时开始。来自韶关市第八中学的马志丽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氧气》。
课堂伊始,马老师巧妙运用绚丽的“仙女棒”这一生活情境,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她引导学生从观察“仙女棒小助手”的外观入手,生动直观地揭示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核心环节,马老师精心设计了系列探究实验:从带火星木条复燃的验证实验,到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值得一提的是,马老师特别注重科学思维与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循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路径,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铁丝燃烧实验中,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为何瓶底要放少量水?”“火柴梗何时伸入最适宜?”等细节问题,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韶优课堂”理念落地生根
本节示范课充分体现了“韶优课堂”的核心理念:
· 以生为本: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成为课堂主旋律;
· 以评促学:将评价嵌入教学全过程,适时进行点评、鼓励,以评促学;
· 素养导向:注重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培养。
“我们不仅是在教知识,更是在培养未来的科学家。”马老师在教学设计分享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比单纯传授结论更重要。”
专题讲座引领方向
课例展示后,韶州中学张运兰老师作了《研读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课堂构建》专题讲座。张老师从"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内涵出发,强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课堂评价必须实现高度统一。她系统阐述了以目标设定为引领、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多元评价为保障的课堂构建路径,为“韶优课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施框架。
教研交流共成长
随后,与会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实验创新、核心素养落实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项目组专家广东北江实验学校骆嘉业老师主持研讨环节,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示范价值,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深化概念理解提出了宝贵建议。
参加活动的翁源县多位初中化学教师表示,此次送教活动“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为日常教学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范例,对提升县域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活动总结展望未来
最后,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黄东强老师在活动总结中指出,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成效。并且围绕“问题驱动,活动探究”这一主题,结合“韶优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评促学的理念,阐述了具体落实路径。他指出,"韶优课堂"建设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他希望各位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共同推动翁源县化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下午,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许永福副主任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情况调研。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不仅是一节课的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它如秋日细雨,滋润着翁源教育的沃土,为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韶关教育生态写下了生动注脚。
随着“韶优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相信韶关初中化学教学必将迎来更加百花齐放、硕果满枝的明天!
撰稿:胡春丽
拍摄:黄盈颖
编辑:陈丽珍
一审:高燕香
二审:何邑新
三审:李玉勤
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