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动态> 智慧引领 携手前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韶关)教研帮扶活动”纪实
3月4日-6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韶关)教研帮扶活动——初中英语学科专场”在翁源县龙仙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韶关市教育局承办、翁源县教育局和翁源县龙仙中学协办。广东省义务教育英语教研员王琳珊老师、中山市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张泰刚老师、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陈文英老师、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陈桂榕老师、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英语教研员刘玉芳老师莅临指导,来自全市各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为期三天的教研活动形式多样。
专家引领 助力成长
3月4日下午三点,七年级英语组集体备课观摩。专家团队、龙仙中学校长王素英及部分骨干教师观摩了此次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七年级英语备课组长吴武燕老师主持,主备人为谢媛玲老师。活动伊始,组长吴武燕老师小结上周教学情况。
接着由谢媛玲老师主讲,谢老师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出发,围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B阅读部分进行说课展示。
说课展示结束后,备课组立足新课标要求,从教材分析、学情诊断、教学目标设定、分层活动设计及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深度研讨。组内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分层任务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展示了协作创新的团队精神。
集体备课后,进行专家点评环节。张泰刚老师充分肯定了我校集体备课的模式,认为通过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及建议:一是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通过问题链设计和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二是要强化课堂互动,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开口表达,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三是简化课堂环节,避免过度复杂的流程设计,聚焦核心目标,打造简洁高效、学生为本的课堂。
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陈桂榕老师进行课例分享。她从激活思维、拓展思维、应用与反思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激活—分析—应用”的递进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最终实现知识内化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将以建议为指引,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在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综合素养。
专家讲座 润泽师途
3月5日上午,中山市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张泰刚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英语思维课堂”:关键要素与课堂实践》的精彩讲座。
活动由我校党总支部书记谭喆丹同志主持并致欢迎词,谭书记强调了本次省教研院帮扶活动意义深远,他希望全体教师能够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将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实效,突破教学瓶颈,不断学习成长。
张老师结合多年教研经验,围绕“英语思维课堂”理念展开,展示了其核心理念,分析了当前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材突破、教学设计、教师角色等方面提供了解决策略。通过《 Silent love 》《A Special Friendship》等语篇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新颖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培养概括、分析能力。
张老师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启迪教师们拓展教学材料,增强课堂思维深度。让我们对“英语思维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张老师呼吁教师以“有用、有效、有趣”为原则,革新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同课异构 各显风采
3月5日下午,专家和老师们在录播室开展了同课异构、评课研讨的活动,课例展示内容为:七年级下册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B 阅读部分。
我校的谢媛玲老师进行阅读课例展示。谢老师以视频导入,围绕“rules”展开,鼓励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读前的free talk、读中的思维图表填空以及读后的反思讨论,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rules”的重要性和意义。
由陈桂榕老师带来课例展示,她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并以“more rules at school”“more rules at home”等开放式、发散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她鼓励学生思考并对Alice的来信和Dr Know的回信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两封信中规则的评价,最后让学生写令自己不开心的规则。
张泰刚和王琳珊两位老师都对本次的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了点评。其中,张老师从教学亮点、专业发展建议、教学设计优化路径、课堂实施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点评,他鼓励教师们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让英语用起来。
王琳珊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发言。她对两节课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赞扬,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也从教学支架构建、文本处理策略两方面强调老师们要灵活地处理文本,仔细研读语篇,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搭建语言支架,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建议教师团队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通过课堂观察、案例研讨、行动研究等方式,持续推进专业能力迭代升级。
教研沙龙 优化教学
3月6日上午,英语学科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沙龙活动在我校录播室开展。本次研讨活动,陈文英老师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提出“优质语言输入是英语教学核心任务”的核心命题。通过整合支架式教学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ZPD)、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法(Bloom's Taxonomy)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构建了五维支架教学模型,着力破解当前读写分离导致的知识迁移困境。陈老师还深入解读了读写深度融合实施策略如情境-问题双支架激活、范例支架解构、五维支架建构路径、向导支架生成、评价支架迭代,并以鲜活的课例实践案例向所有参加研讨活动的老师们展示如何上好一节读写课,现场参加人员也积极活跃,现场氛围活跃,大家各抒己见。
本次研讨形成三大共识:1. 支架理论为读写结合提供了操作性框架;2. 认知目标分类法使教学评达成内在统一;3. 结构化知识迁移是破除读写割裂的关键。后续研究方向将聚焦:智能化写作支架开发、跨学科主题情境创设、多元评价标准本土化改良等领域。为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结语
在这场智慧的盛宴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专家们的引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同行们的陪伴让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迎接教育的美好未来。
图片|贺晓灵
一审|梁小燕
二审|何珊
三审|廖伟明
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